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交流 > 正文

【讲座】刘昕生: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及国际人权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06    点击量:

2021326日上午9时,原中国驻塞浦路斯共和国大使刘昕生为人权研究院师生们开展了一场题为“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及国际人权研究”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于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科研楼A209举办。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伟教授为主持人。

讲座伊始,刘昕生大使向我们介绍了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的基本情况。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是人权理事会下属的专家机构,发挥着“智囊团”的作用。其前身是人权小组委员会,但呈现出过度政治化的问题。2008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以第5/1号决议设立了人权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由18名专家组成,专家均以个人身份参加工作,当选后任期3年,可连任一次。人权理事会充分吸取了人权小组委员会的教训,对人权咨询委员会的职权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咨询委员会不能自行决定研究主题,不能通过决议、决定,也不能审议国别人权状况,仅能按照人权理事会的要求向理事会提供报告。

1413A

随后,刘昕生大使向我们介绍了人权咨询委员会的人权研究工作情况。成立13年以来,人权咨询委员会已经进行了共计20项研究,其中16项研究已经完成,4项研究仍在进行中。这些报告包括:埃及提出的《加强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摩洛哥提出的《腐败对人权的负面影响》、俄罗斯提出的《通过体育和奥林匹克理想促进人权》、伊朗提出的《单边胁迫与人权》、秘鲁提出的《灾后和冲突后的人权局势》等。中国也分别于20172018年提出了两项研究报告,分别为《发展对享受所有人权的贡献》以及《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互利合作的作用》。从工作的程序、研究的开展来看,刘昕生大使认为,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合作氛围融洽,较好地完成了人权理事会安排的工作,且值得关注的是,西方国家对这一机制基本失去了兴趣。对于具体的研究内容,刘昕生大使也指出,存在着“认识论少、方法论多”、“由倡导走向后续行动的案例较少”等问题。

15414

之后,刘昕生大使还向我们介绍了他对于国际人权理论研究的认识。他指出,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构成了国际人权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委员会的工作较为被动,依赖人权理事会的授权,导致了咨询委员会至今都未对“新冠疫情下的人权”这一话题展开研究。此外,中国的人权理论研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人权保护的关系,这一话题在联合国的平台上仍然未受到各方重视。另外,如何将当前中国的制度优势以及取得的伟大人权成就转化为全球经验,同样值得人权研究者的关注。刘昕生大使也鼓励我们,向这些重要的人权理论与实践问题发起研究。

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13656


(文字:狄磊;编辑:罗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