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专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介绍数字化时代中国儿童隐私权法律保护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特邀理事、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颖侠12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发言,介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中国儿童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唐颖侠当日在与隐私权问题特别报告员互动对话时表示,数据显示,中国儿童网民突破1.93亿,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儿童权利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对此,中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强化儿童的隐私权保护。
唐颖侠介绍,首先,在立法方面,除了《宪法》和《民法典》中对于隐私权的一般性规范之外,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中确立了对儿童个人信息的特殊保护原则。
其次,在司法保护方面,继2021年首例儿童网络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审结后,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儿童权利保护的检察公益诉讼主题指导性案例。
最后,在企业合规方面,排在中国前十名的数字企业中,有93.3%的App在隐私政策中设置了单独的儿童隐私保护政策。
中国专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就反恐与人权问题发言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正在日内瓦举行,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孙萌12日在会上就反恐与人权问题发言。
孙萌当日在与反恐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互动对话时表示,恐怖主义是当今全球对基本人权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尽管全球持续进行超过20年的反恐努力,但仍然存在三个系统性障碍:
首先,主要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军事干预客观上为恐怖主义扩散创造了有利环境。
其次,国际反恐合作中长期存在的双重标准不仅削弱全球团结,还通过选择性的道德相对主义使政治暴力有被正常化的风险。这种矛盾局面在某些国家对恐怖事件的选择性谴责中尤为明显,尤其体现在对中国新疆地区反恐努力的政治化回应上。
第三,全球缺乏基本价值共识,导致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在多个维度获得伪合法性。
中国专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就暴力侵害儿童问题发言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正在日内瓦举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索朗卓玛12日在会上就暴力侵害儿童问题发言。
索朗卓玛当日在与暴力侵害儿童问题秘书长特别代表对话时表示,针对儿童的暴力是紧迫的全球人权问题,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目标16,然而近十年后,战争、家庭暴力等暴力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国际社会亟须采取更加紧迫且有效的行动。
索朗卓玛表示,首先,各国应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儿童保护的内容并加大投入。许多国家虽制定政策,但需要在家庭关怀、暴力预防以及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服务领域投入更多资金,以消除贫困等暴力根源,降低暴力发生率。
其次,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6需要系统性治理思维。对此,中国通过建立强制报告和安置制度,构建了涵盖法律、医疗和心理支持、多部门协作的儿童“防护网”。
最后,国际社会应强化框架运用,加强监督协作,分享成功经验有助于推动解决方案并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转载来源 | 中国新闻网(记者:德永健)、中国人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