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院新闻 > 学生活动 > 正文

“人权思鉴”学术论坛第八期:自动化行政的“算法同事”治理模式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18    点击量:

2025年3月10日下午,由我院学生会主办的“人权思鉴”学术论坛系列第八期活动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图书综合楼十层1015教室举行。本期论坛邀请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研究生曹立军作为主讲嘉宾;由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晟旻副教授担任点评嘉宾,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黄燕腾、梁晋铖、张晶晶和我院博士研究生田奥妮进行与谈。我院部分硕士研究生到场旁听。

8DF40

一、主讲嘉宾报告   

本期论坛主讲嘉宾曹立军作了主题为“自动化行政的‘算法同事’治理模式”的报告。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即“算法同事”治理模式的理论内涵与价值定位、“算法同事”治理模式的功能优势以及“算法同事”治理模式的制度保障。

6D2F1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曹立军首先阐释了“算法同事”治理模式的理论内涵与价值定位,指出“算法同事”治理模式以人机合作为核心,突破传统“工具论”与“主体论”的局限,构建行政主体与算法系统的平等协作关系。该模式通过责任拟合机制明确行政主体责任,要求行政主体对算法决策结果负责,并在裁量性行政行为中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防范技术风险。同时,他强调了该模式对“人在回路”机制的补充价值:以合作替代竞争,强化监督效能,促进人的主体性,在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基础上明晰行政职能,优化人机关系,助推政府数字化转型。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曹立军指出了“算法同事”治理模式的三个功能优势,其一,顺应数字政府人本转型逻辑,通过明确职能分工与技术分权,避免算法权力黑箱化,确保责任归属清晰;其二,承认算法“非人类行为者”地位,推动行政法律关系从二元向三元递归结构转变,同步提升数字素养与行政相对人权利保障;其三,借助反身性治理将法治价值编码入算法系统,通过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实现效能提升与算法权力向善,符合法治原则与公共利益,保障数字行政透明与可问责。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曹立军介绍了“算法同事”治理模式的制度保障,他指出,责任拟合应限于裁量性与负担性行政行为,平衡行政效率与权利保障。此外,应建立“负面清单+动态调节”机制,中央规范算法介入边界,地方灵活调整算法介入深度,既防范算法官僚化对行政裁量权的侵蚀,又避免基层决策自主性丧失。针对算法黑箱效应降低决策透明度,“算法同事”模式强调可读性与深度推理模型,提升决策逻辑的理解性,结合逆向工程与算法拟态优化,增强算法公信力,确保其服务于人。


二、与谈人评议


在交流环节,与谈人分别对主题报告进行评议。

黄燕腾主要对责任拟合和“人在回路”的治理模式部分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本文提到责任拟合通过权力再平衡实现行政职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若进行进一步阐释能加深理解。关于“人在回路”,提出“人类与算法对比”违背以人为本的原则,实际上,关键是将人类判断融入算法决策中,而非对比智能程度。最后,关于算法同事,除了强调合作,也应考虑其独立性,这值得进一步探讨。

94763

梁晋铖认为本文提出的自动化行政创新理论值得肯定,尤其在“算法同事”和治理模式方面,但概念过多,缺乏具体实例,需增强理论的实际感知。此外,关于算法可读性,应关注系统间技术互通与执法人员理解,而非算法与人类理解。最后,关于自动化行政模型的转换,他认为论文未能准确处理规则与推理模型的平衡,可能需进一步审视。

74533

张晶晶认为本文语言精炼、结构清晰,值得学习。但责任拟合概念未充分解释,作为核心概念易引起困惑。关于“人在回路”与“算法同事”治理模式的对比,需进一步明确,强调人类与算法的对话而非对抗。责任理论方面,技术责任归属应明确,特别是行政相对人如何追责。建议在制度保障前分析算法治理模式的挑战和问题,增强文章严谨性。

D20CE

田奥妮认为本文探讨了算法技术对人类主体性的挑战,具有现实性与创新性。但是新概念需明确基础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明晰与现有理论的关系。此外,部分内容与主题关联不紧密,需具体说明我国行政文化现状及“算法同事”模式的可行性。最后“算法同事”与工具论的关系可能需进一步澄清,在形式上应优化标点符号与章节标题的表述。总的来说,论文整体内容清晰,但仍需完善。

BF1CB

三、嘉宾点评

曹晟旻对主题报告和论文进行了点评、建议,他认为本文探讨了自动化行政中的“算法同事”治理模式,提出了创新性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方面。文中对人机合作模式、责任分配和算法滥用的讨论有一定深度,尤其是在责任拟合、行政裁量权等方面。作者提出的“算法同事”概念需要与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探索如何打破工具论和主体论的二元对立,形成更为细致的阐释。此外,文中的部分内容,如算法系统决策、解释问题以及法律责任等,值得深入挖掘和补充,以提升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他指出,本文语言表达能力强,内容充实,但在深入挖掘和理论构建上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特别是对算法治理模式的全面研究,能为现有成果提供新的视角和突破。他认为本文潜力巨大,对其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表示期待。

78A24

最后,曹立军分别对与谈人和点评嘉宾老师提出的建议进行简要回应。

A6BF8

“人权思鉴”学术论坛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学生会在学院指导下于2023年9月自发创办的学术交流平台。论坛取“共同省思鉴智”之意,旨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回应时代问题,打造开放、创新、包容的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