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理万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单位: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100088)
电子邮件:liwan@cupl.edu.cn
教育和工作经历
² 2016年9月迄今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² 2016年8月-2017年2月借调工作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权事务局
² 2014年8月-2015年8月访学于纽约大学法学院,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
² 2012年9月-2016年6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² 2009年9月-2012年6月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² 2005年9月-2009年6月就读于湖南湘潭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学术和社会兼职
² 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² 中国人民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所研究员
² 北航备案审查制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²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特约研究员
² 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² 中国法学会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理事
² 中国法学会香港澳门基本法研究会理事
²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² 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昌平区委员会委员
²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社会与法制专委会委员
² 九三学社昌平区工委内部监督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² 九三学社昌平区工委社会与法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会
学术论文和专著
² 研究方向一:宪法与人权保障
Ø 《主权原则在中国宪法中的展开》,《中国法学》(CSSCI)2023年第6期。(《中国政法大学校报》2024年3月19日摘编转载)
Ø 《健康权的国家塑造:以广播体操为例》,《人权》(CSSCI)202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摘编)
Ø 《求解中国人权的“四个之问”——2023年中国人权研究的理论述评与展望》,《人权》(CSSCI)2024年第2期。
Ø 《规划型人权发展进路: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为切入点》,《人权法学》202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Ø 《以中国为方法的人权话语体系》,《人权研究》(季刊)2021年第1期。(《南风窗》2021年第8期转载摘编)
Ø 《从“保护”走向“赋权”:对〈儿童权利公约〉一般性原则的再考察》,《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1年第3期。(与狄磊博士合著)
Ø 《未婚母亲权益保障的宪法学审视——兼论我国宪法中母亲保护条款的解释方案》,《人权研究》(季刊)2024年第3期。(与宋泽合著)
Ø 《制度性权利:论宪法总纲与基本权利的交互模式》,《浙江社会科学》(CSSCI)2019年第1期。(《学术界》2019年第3期观点摘编)
Ø 《体育运动与国家认同问题的理论展开和中国语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19年第3期。(《体育学术文摘》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Ø 《中国国家监察制度七十年发展变迁》,《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与薛小建教授合著)
Ø Seeking Solutions for the “Four Questions” of China's Human Rights - Theoretical Review and Prospects of China's Human Rights Research in 2023,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Vol. 22 (2023), No.5, pp. 438-475.
Ø The National Formation of the Right to Health: Taking Broadcast Gymnastics as an Example,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Vol. 23 (2024), No.2, pp. 1067-1096.
Ø Interpretation of Constitutionality on the Compulsory Commercial Insurance System, in Renmin Chinese Law Review, vol. 7,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9, pp. 82-109.
Ø 《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基本概念辨析》,《人权》201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Ø 《政治问题法律化及其限度》,《人大法律评论》(CSSCI)第22辑,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第150-164页。
Ø 《国家荣誉制度及其宪法建构》,《现代法学》(CSSCI)2015年第4期。
Ø 《优化政府规模的制度实践》,《人大法律评论》(CSSCI)第15辑,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17-31页。
Ø 《开放型监察体制中的公民权利调适》,《现代法治研究》2018年第4期。
Ø 《制定海洋基本法具有宪法依据》,《人民法治》2015年第6期。
Ø 《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发展与实现方式》,《战略与管理》2015年第5辑,海南出版社2015年版,第54-73页。
Ø 《社会政策时代的宪法治理研究》,《江汉学术》2014年第4期。
Ø 《“威尼斯商人”的法律视角解读——民事纠纷下的信仰冲突》,《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第5期。
Ø 《挪威反歧视法律制度及其新发展》,《反歧视评论》(第10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3-31页。(与欧达苑合著)
Ø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就业歧视的十年观察》,刘小楠主编《反歧视评论》(第3辑),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第152-187页。(与韩明生博士合著)
Ø 《中国高校人权教育二十年:进展与困境》,《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第23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71-81页。
Ø 《以法治力量激发生态文明创新活力》,《中国自然资源报》2023年4月16日,第03版。
Ø 《把提高权利意识和发扬奉献精神结合起来》,《人民日报》2018年9月14日,第7版(理论版)。
Ø 《中国实现发展权利的宪法基础》,《人民日报》2016年12月6日,第13版。
Ø 《中国减贫推动少数民族人权进步》,《光明日报》2016年10月20日,第09版。
Ø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共同发展》,《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0月18日,第07版。
² 研究方向二:合宪性与合法性审查
Ø 【专著】《合宪性审查的中国图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
Ø 《备案审查的国家治理功能》,《法学研究》202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Ø 《法规事先审查:原理、基准与程序》,《地方立法研究》2023年第1期。
Ø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制度的宪法逻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22年第3期。
Ø 《走向以人大制度为中心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人大研究》202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Ø 《就业性别歧视案件的司法审查基准重构》,《妇女研究论丛》(CSSCI)2019年第2期。
Ø 《商业性强制保险的合宪性分析》,《法学家》(CSSCI)2017年第2期。
Ø 《迁徙自由的规范结构与宪法保障》,《政治与法律》(CSSCI)201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Ø 《公民受教育义务的宪法内涵——评“云南省首例政府控告辍学案”》,《2017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第94-118页。(与薛小建教授合著)
Ø 《“河南虞城五名青年拒服兵役被处罚事件”评析——兵役义务的合宪性审查与控制》,《2015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第132-152页。
Ø 《备案审查制度的历史性和在场感——简评〈备案审查进行时〉》,《备案审查研究》(2023年第1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178-196页。
² 研究方向三:立法制度与人大制度
Ø 《论作为宪法实施方式的促进型立法》,《法学论坛》(CSSCI)2024年第1期。
Ø 《何以最高: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创构史》,《党内法规研究》2024年第3期。
Ø 《国家权力机关的“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之适用》,《人大研究》2023年第11期。
Ø 《制度性权力竞争:以立法统一审议制度为例》,《浙江社会科学》(CSSCI)2023年第6期。
Ø 《论全国人大作为“四个机关”》,《政治与法律》(CSSCI)2022年第6期。
Ø 《性骚扰立法的中国经验与前景展望》,《妇女研究论丛》(CSSCI)2022年第5期。
Ø 《中国法典编纂的初心与线索》,《财经法学》2019年第1期。
Ø 《立法官僚化:理解中国立法过程的新视角》,《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² 研究方向四:中央-地方关系与“一国两制”
Ø 【专著】《香港立法会普选研究》,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
Ø 《行政诉讼与中央地方关系法治化》,《法制与社会发展》(CSSCI)201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Ø A Constitutional Review of the Division of Fiscal Responsibilities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Liu Xiao-nan ed., Public Budgeting Reform in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 Springer Press, 2015, pp. 81-95.
Ø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的合宪性检视》,《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Ø 《香港基本法研究的知识生产与价值反思》,《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第3期。
Ø 《“港独”思潮的演化趋势与法理应对》,《港澳研究》2017年第1期。
Ø 《台湾人才西进大陆现象研析》,《台湾研究》2019年第5期。
Ø 《国际视野下的香港立法会普选之道》,《“一国两制”研究》2017年第4期。
Ø 《香港“宣誓风波”案件判决评析》,《法律适用·案例研究》2017年第2期。
Ø 《香港“双普选”理念的三重辨正》,《港澳研究》2015年第3期。
Ø 《国族化与民主化在香港问题上的展开》,《“一国两制”研究》2015年第1期。
Ø 《港澳青年政策的发展和优化》,《中长期发展规划与中国青年政策的完善》,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301-339页。(与邵六益博士合著)
Ø 《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香港基本法第104条评析》,《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2016年)》,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第47-68页。
Ø 《宪法在特别行政区适用问题研究》,《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论丛》(第三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第3-40页。(与胡锦光教授合著)
Ø 《香港“占领中环”行动的本质剖析——基于公民抗命的一般理论》,《港澳研究》2014年第2期。(与陈咏华博士合著)
² 研究方向五:中国宪法与外交事务
Ø 《中国宗教公共外交的发展转型与运行机制》,《国际展望》(CSSCI)2020年第5期。
Ø 《中国外交分权体系下的议会外交》,《世界经济与政治》(CSSCI)2015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Ø Religion in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Transi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China Quarterly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Vol. 06, No. 04 (2020), pp. 371-387.
Ø 《联合国人权机制及中国的建设性参与》,《人权》2020年第6期。(与武文扬博士合著)
Ø The UN's Human Rights Mechanisms and China' Constructive Participatio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Vol. 19, No. 6 (2020), pp. 748-774. (co-author with Dr. WU Wenyang)
Ø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i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and Foreign Policy, The Hague Journal of Diplomacy, Vol. 11, No. 2 (Mar. 2016), pp. 253-274.
Ø 《中国议会外交的发展历程与制度形式》,《人大研究》2015年第8期。
Ø 《中国宪法中的战争条款及其意涵》,《理论界》2013年第12期。
Ø 《八二宪法与中国外交转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第6期。
Ø 《无神论的外交宪法学——简评Louis Henkin宪政·民主·外交事务》,《南开法律评论》第8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第120-130页。
主持的研究项目
²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当代中国外交体系的宪法秩序”。
²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体育和港澳居民国家认同建构路径研究”。
² 主持全国人大基本法委员会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特别委托课题)“选举制度改革后香港立法会新发展”。
² 主持全国人大基本法委员会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特别委托课题)“港澳青年在内地发展政策措施研究”。
² 主持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运用创新理论丰富和发展具有‘一国两制’特色的发展观、人权观、法治观、国家安全观”。
² 主持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如何在香港修例风波后争取香港各阶层人心”。
² 主持九三学社北京市委2023年度调研课题“北京市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情况调查”。
² 主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委托项目“港澳青年工作政策研究”。
² 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校级青年项目“一带一路下中国人权外交话语体系建构”。
荣誉和奖励
² 2024年5月获中国政法大学“五四青年奖章”
² 2021年5月获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青年之友”称号
² 2020年10月获全国青年体育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奖
² 2019年12月获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第十届中青年宪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二等奖
² 2019年3月获中国政法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² 2017年8月获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优秀论文
² 2017年3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14-2016年)
² 2016年10月获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第九届中青年宪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
² 2015年9月获中国法学会“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优秀奖”
² 2015年6月获许崇德宪法学发展基金“第四届学术征文二等奖”
² 2012-2015年连续四届获“全国公法学博士论坛优秀论文奖”
² 2013-2014年连续两届获“中国人民大学光华奖学金”
² 2014年9月获中国法学会“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二等奖”
² 2014年10月获中国法学会“2014年两岸四地法治发展青年论坛征文二等奖”
² 2013年11月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法学)二等奖”
² 2013年9月获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优秀访问学者”
² 2012年12月获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中国检察出版社“《世界各国宪法》优秀译校学者”
² 2013年5月获上海市学位委员会“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征文一等奖”
² 2012年7月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毕业生
² 2010年11月获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青年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