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下午,由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与刑事司法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政法大学第一期高端智库论坛顺利举行。中国政法大学高端智库论坛由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发起设立,旨在搭建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学术交流与智库成果转化平台,以“问题导向、对策优先、学科交叉”为原则,致力于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本期论坛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的多维治理”,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我校教师参加论坛。论坛由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副院长林华教授主持。

我校副校长时建中教授首先致辞。他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高端智库论坛的背景和定位,并强调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智库研究人员需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凭借深厚学术积累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他以实例阐述了当前我国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并满怀信心期待中国政法大学高端智库论坛能够持续产出有价值的成果,未来成为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随后,参会专家学者围绕本期论坛的主题相继发言。实务部门专家指出,我国刑法正从信息网络犯罪向数据犯罪转型,需结合新实践审慎立法,同时重视《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前置法作用。针对自动驾驶,几位专家分析了危险驾驶认定、算法透明度、证据规范等技术难题,提出建立技术专家证人制度、推动法规完善等方案,并分享了通过工作机制创新应对事故调查取证难的经验。学界研讨主要聚焦多维度治理:保险机制可优化责任分配与风险防控,需平衡侵权规则与市场发展;自动驾驶立法面临主体界定、算法黑箱等挑战,应借鉴国际经验兼顾安全与技术发展;技术对经济安全具有战略意义,需依托市场优势推动创新,构建动态治理体系。多位学者强调应加快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建立系统安全法规,明确开发商责任,同时对产业链各环节展开系统研究。关于人工智能规制,建议从责任划分、身份标识、算法规制三方面入手,刑法需在传统框架基础上创新以适应技术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