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4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联合国人权机制与全球人权治理”分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哈萨克斯坦、多米尼加、乌拉圭、洪都拉斯、蒙古、玻利维亚等近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0余位中外嘉宾参与论坛研讨环节。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伟、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分别主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研讨。
分论坛现场
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先海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指出当前全球面临共同挑战,中国在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他认为,守望相助、共赢挑战,共谋发展应是永恒的旋律。在《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的30年来,高校、智库等为代表的研究机构正积极地履行责任担当,在高等教育领域为人权保障和人权促进做出贡献,未来也将一以贯之,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促进人权保障,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注入正能量。
多米尼加科学院院士爱德华多·克林格·佩维达(Eduardo Klinger Pevida),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毛俊响,哈萨克斯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口就业司司长纳伊拉·穆赫塔罗娃(Naila Mukhtarova),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徐爽,土库曼斯坦人文科学和发展大学校长艾多格德耶夫(Esen Aydogdyev),中央广电总台资深记者孔琳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化国宇,云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红春,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倪好参与第一阶段研讨。
部分与会专家
洪都拉斯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公参玛塞拉·阿里亚斯(Marcela Arias),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人权专家刘昕生,乌拉圭拉美社科院院长安娜·加布里埃拉·费尔南德斯·萨阿维德拉(Ana Gabriela Fernández Saavedra),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力宇,南苏丹外交部大使阿凯奇·哲·阿胡(Akech Chol Ahou Ayok),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环喜马拉雅地区非传统安全评估中心主任饶宁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高级法官张济坤,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涂云新,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讲师武文扬参与第二阶段研讨。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办公室主任韦罗妮卡·博佳(Veronica Birga),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兼报告员,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法系主任阿斯兰·阿巴希泽(Aslan Abashidze),联合国经社文权利委员会专家,毛里求斯最高法院原首席大法官阿斯拉夫·阿利·考耐(Asraf Ally Caunhye),肯尼亚前常务副外长、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查里亚·卡玛乌(Macharia Kamau)等10余位人权专家和外交官作为观察员参与分论坛,并在自由讨论环节发言。
分论坛围绕“全球人权治理中的国家实践”“联合国人权机制对推进全球人权治理健康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全球人权治理面临的挑战”等议题进行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联合国人权机制在推进全球人权治理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国际团结与合作是全球人权治理的基础,应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实践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贡献了“东方智慧”。
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张伟教授做总结发言
张伟教授在分论坛总结发言中指出,从1993年《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至今的三十年中,国际人权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权”从幼年慢慢步入成年,世界各国在推进人权保护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但遗憾的是,在当前国际实践中,人权成为西方国家抹黑指责发展中国家的工具,从而对全球人权治理健康发展造成极大挑战。攻击与污蔑只能满足某些西方国家狭隘的利益需要,无法真正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治理能力。在宣言通过30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研讨,希望能找回宣言通过时的那份初心。展望未来30年,国际合作应是永恒的主题。各国应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在平等和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不断发展。
图片来源: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组委会
文字来源:杨博超
编辑:熊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