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交流 > 正文

【讲座】单纯:惧恨异己——人权侵害的文化根源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18    点击量:

2021513日上午10时,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邀请即将荣休的单纯教授为学院师生举办了一场题为“惧恨异己——人权侵害的文化根源”的讲座。本次讲座于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11会议室举办。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伟教授担任主持人。 


F9C1

张伟教授首先感谢了单纯教授多年来对人权研究院的鼎力支持和卓越贡献,并为单纯教授举办了献花仪式,恭祝单纯教授荣休之喜,同时指出,单纯教授仍然会与人权研究院的广大师生们站在一起,一同在学术的事业上奋斗。单纯教授在讲座之初首先提出了人权概念的两种分类方法,从谱系学的意义上,人权可以分为道德权利、基本权利、列举权利;在拓扑学的意义上,人权则包含着自由、尊严、博爱、团结等重要价值内涵。单纯教授进而指出,西方人的观念总是二元对立的,例如在古代思想舞台上与柏拉图对立的“他者”,是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宗教和意识形态中的“他者”则呈现为一种更为具体的“异己”——人是神的异己,极权是民主的异己。在自我和他者、自己和异己的对立关系中,双方都有着一种相互的惧恨情节,这就是惧恨异己(xenophobia)。

这种心态在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文明中就有明显的例证。对于东方的埃及人,希腊一方面怀有惧怕的心态,希望在军事上拉拢;另一方面又对这些人及其文化充满好奇和羡慕。单纯教授认为,Xenophobia一词在汉语翻译中称为仇外心理,但实际上是不完整的,因为与仇恨异己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好奇的心态。必须联系古希腊人的历史经验来理解Xenophobia的含义,其中xeno指人的相异性,phobia则含有爱恨交集的意思。崇拜与受歧视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对立面。

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惧恨异己的心态也逐渐融入了西方的社会法律制度中。例如雅典的法律对居住在雅典城邦的外邦人赋予合法的居住权以及避难权;罗马在帝国疆域扩张过程对不断融入的外国人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拉丁权利”,包括商业权、分配权和迁徙权。最典型的例子则是犹太人,他们所受的种族隔离、种族屠杀是现代人反思惧恨异己这一文化意识形态传统最有代表性的素材。他们生活在希腊人、罗马人、基督教欧洲人的社会环境中,作为“异己”群体,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上都遭遇了磨难,这种不幸的遭遇在纳粹德国时期达到了顶峰,纳粹政府以帝国公民法、德国血统和荣誉保护法等规范为迫害犹太人的国家暴行提供了“法律依据”,被认为是“恶法”,严重侵害了人权,构成了反人类罪。

14A0D

单纯教授指出,追溯人类社会的历程、对照当今社会的冲突热点,我们不难发现古希腊人对波斯人那种基于语言差异而表现出的傲慢,罗马人对非拉丁语地区的人群的歧视,基督徒对犹太人因宗教相依而表现出的敌意、西方人因政治意识形态对苏联人的仇视、西方社会因恐怖主义袭击而产生的对穆斯林的憎恨,异性恋者因不同性取向而对同性恋人群的厌恶……以上仇恨行为都表现出了“非我族类,其性必异”的心理,而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人权就是要破除这种观念上的仇视心理,让不同的人获得平等的尊重与对待。


在提问交流环节,杨勤活教授认为,人权研究必须进入历史长河中汲取学术思想。在研究人权与人性、理解什么是秩序时,宗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武文扬老师提出,“团结权”近来正成为学界以及联合国热议的话题,联合国对此设立了专门的特别报告员,但并不确定将“团结权”转化为一项具体的国际法上的权利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空间。对此,单纯教授指出,可以用拓扑学的方法在道德权利中找到“团结权”的依据和来源。单纯教授也鼓励我们,不能把人权格式化,更不能仅仅局限于政治性权利的视角,人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从人权的文化根基来充分挖掘其内涵与价值。

14226

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狄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