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培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培训动态 > 正文

【新闻】我院师生参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国妇女署和国际劳工组织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23    点击量:



2019年12月16日下午,在刘小楠教授的带领下,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一年级班长沈飞飞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参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国妇女署和国际劳工组织的班级活动。此次活动以“消除艾滋病就业歧视为主题”,我院师生一同走进国际劳工组织(ILO)驻中国和蒙古局,与来自ILO、UNAIDS和UNWOMAN的项目官员就艾滋病歧视问题做了深入讨论。国际劳工组织驻中国和蒙古国局局长柯凯琳女士在讨论致词,她欢迎到访的老师和同学,认可大家对艾滋病就业歧视问题的关注,并希望和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继续合作。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官员郭巍博士作了主题为“全球和中国艾滋病的流行与应对”的发言。他指出2018年全球有3790万HIV感染者,当年有170万人新感染HIV,死亡人数约为77万人。在2018年的HIV新发感染人群中,重点(脆弱)人群的占比(重点人群指的是男男同性性行为者、注射吸毒者、性工作者、跨性别群体以及他们的性伴)首次超过了一般人群,这与非洲地区HIV新发感染的降低和其他地区HIV新发感染下降迟缓有关。郭巍博士介绍了UNAIDS提出的"2030年之前终结艾滋病对公共卫生威胁"的愿景和2020年“全球90-90-90”阶段性目标,即经过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达90%,知晓感染状态的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达到90%以及接受治疗的感染者治疗成功率达到90%。

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现实,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全人群感染率约为万分之九,估计2018年的新发感染人数约8万人左右。我国艾滋病疫情分布不平衡,不安全的性行为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临时性伴侣造成的HIV感染的不断增加。2019年1-10月我国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性传播的占比高达97%。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劳动力人口中,男女比例约为3:1;在15-24岁青年人群中,校内与校外的比例约为1:4,性健康教育的普及已经刻不容缓。在HIV检测和治疗方面,中国成绩显著,但更新更好的药物能够进一步提高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与生活。对HIV感染者的污名和歧视具体体现在医疗卫生服务、就业、入学等方面,全面和积极正向的向社会传达HIV防治信息有助于消除恐惧和歧视。

联合国妇女署青年项目官员李硕先生以讲述自己由于性别社会成规定型而遭受的校园欺凌为引言,开始了他主题为“性别平等、妇女赋能和艾滋防治”的发言。李硕指出生理上固化的认知会决定性别身份上的固化认知。他强调性别平等最重要的是社会性别平等,认为我国当前仍存在着传统性别观念主流化的现象,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对于劳动力的要求已经与传统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中性别对工作能力和社会分工的影响已经不再像古代社会那样显著。性别平等追求的维度应当是权力上的平等,体现在决策权、话语权、参与权、就业权、财产权、获得公共服务的权力等等。在艾滋与妇女权益方面,李硕认为HIV在女性中高发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女性在性行为中话语权的丧失,是一种权力维度上的不平等。他主张保障妇女权益应当从国家立法、公民意识两方面双管齐下,让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机会、过程、结果上的平等。

国际劳工组织艾滋病项目负责人武汝廉女士作了“应对艾滋病就业歧视”的发言,她从我国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在协和医院去世的老照片谈起,和大家讨论了整个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发展过程。她指出在艾滋病刚刚开始流行的阶段,媒体对艾滋病冠以“超级癌症”“世纪杀手”等的宣传带来很大的副作用,这种宣传污名化艾滋病,并使艾滋病感染者生存空间变小。艾滋病就业歧视在全球普遍存在,正因如此,国际劳工组织2010年专门就应对艾滋病就业歧视制定劳工标准,即第200号建议书,这是国际劳工组织从1919年建立之初到现在为止唯一一个专门就某种具体疾病所制定的劳工标准。她指出,工作场所对于应对艾滋病意义重大,这不仅仅因为全球80%的感染者为劳动年龄人口,工作场所是开展艾滋病预防、检测、治疗的理想场所,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定工作场所政策可以保护艾滋病感染者的基本权益。她希望大家多关注艾滋病就业歧视问题,能够从不同视角开展研究,包括性别视角、LGBTI特殊群体视角等。

讲座结束后,三位项目官员和在场同学和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刘小楠老师从艾滋与乙肝在发病率和患病率的角度出发,提出有关“是否有可能免除在入职体检对艾滋的检查”的问题,以及提出“国家就艾滋感染高危行为的态度对于HIV的传播是否产生影响”的问题。对于刘小楠教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郭巍博士解释,艾滋在发病率和患病率方面远低于乙肝,从医学角度更有理由免除入职体检中对艾滋的检查,并且通过药物治疗,艾滋感染者完全可以回归工作和社会。对于第二个问题,郭巍博士回答国家如果通过打击来减少艾滋的感染,目前世界上是没有成功的例子的,因为由于性行为作为传播渠道,使得艾滋的干预就其他疾病来说更加困难。

通过这次参访活动,同学们在艾滋与人权保障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对如何消除艾滋病污名化和歧视进行自己深入的思考。


撰稿:沈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