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通讯】刘昕生: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及国际人权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21    点击量:

【通讯】刘昕生: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及国际人权研究

2021年9月30日上午9时45分,在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伟教授的主持下,全球人权论坛系列讲座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线上举行。原中国驻塞浦路斯共和国大使,现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咨询会人权专家刘昕生以“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及国际人权研究”为题,为人权研究院师生作了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刘昕生大使预祝大家国庆愉快,并简述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的基本情况及人权研究成果、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几点看法、国际人权理论研究的主题。

首先,刘昕生大使讲述了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的发展历程。作为人权理事会下属的唯一常设机构,它是由人权委员会下属的“防止歧视与保护少数小组委员会”发展而来。“防止歧视与保护少数小组委员会”为国际人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后期由于政治化等原因,机构运行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此,在2008年,根据人权理事会第5/1号决议,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成立并取而代之。有鉴于历史经验,联合国限制了人权咨询委员会的职能,划定了不能自行决定研究主题、不能通过决议决定、不能审议国别问题三大红线。随后,刘昕生大使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向大家介绍了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的专家构成及历任中国专家的情况。

其次,刘昕生大使向大家介绍了2008年至2021年间,人权咨询委员会所进行的20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16项研究已完成、4项正在进行。刘大使指出,人权咨询委员会的研究呈现出认识论多、方法论少以及发展中国家参与比传统西方国家积极的特点。随后,刘昕生大使对于报告的时间分布及后续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报告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指出日本提出进行的《消除对麻风病人的人权歧视》研究报告之后续效果最为明显。刘昕生大使总结认为,尽管人权咨询委员会对于推动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工作被动、专家研究领域有空白、专家个人特长无法发挥、工作存在空档期等问题。

最后,刘昕生大使介绍了国际人权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刘大使指出,联合国人权研究尤其是联合国人权咨询委员会的人权研究,是国际社会的人权理论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昕生大使以新冠疫情中的人权研究为例,介绍了各个国家和机构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以及人权咨询委员会的人权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同时对人权特别程序进行了讲解。在讲座的最后,刘昕生大使对于国际人权斗争以及中国在新的人权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