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由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人权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人权研究》杂志创刊五周年座谈会暨第六届中国人权青年论坛在我校学院路校区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权研究会首席专家徐显明,校长马怀德,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新华文摘》《妇女研究论丛》《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当代法学》《中国法律评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单位专家学者,第六届中国人权青年论坛优秀论文获奖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副校长于飞主持。
马怀德在致辞中指出,《人权研究》杂志和中国人权青年论坛(“一刊一会”)是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的标志性、品牌性活动,是我国人权研究的重要阵地,为我国人权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提出三点期待:一是《人权研究》杂志要继续强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的学理化体系化研究阐释,努力成为中国人权理论的孵化器和中国人权话语的策源地。二是中国人权青年论坛要继续成为团结和引领人权青年学者的学术平台
引领青年学者心怀国之大志,主动担当作为,创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野,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学术精品。三是“一刊一会”要互为策应,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弘扬和践行当代中国人权观,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亮点。
(马怀德致辞)
徐显明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政法大学是我国人权法学学科建设的开拓者,用“人权研究”这四个字命名杂志,特别是“研究”这两个字作为杂志的定性,在全国所有与人权有关的杂志当中都是独一份。办好一本杂志应该坚持由学者办刊,引领学术前沿,扶植新人,并且主动设置学术议题。他强调《人权研究》杂志应关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对策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并系统地阐述了人权研究的重点方向,关注应有人权、宣示性人权、法定人权、实践人权并厘清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他指出应关注我国人权体系的完善、传统与新兴人权议题以及人权实践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学术研究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徐显明致辞)
《人权研究》杂志创刊五周年座谈会由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人权研究》主编林华主持。《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李树民,《新华文摘》原总编辑喻阳,《法学研究》常务副主编谢海定,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妇女研究论丛》主编郭晔,我校比较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院长、《比较法研究》主编解志勇,我校国际法学院教授、《政法论坛》主编霍政欣,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当代法学》主编曹险峰,《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沈丽飞,《中国法律评论》常务副主编袁方,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法政编辑部主任王春磊等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人权研究》杂志创刊五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围绕优化期刊选题策划、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推动学科交叉以及扩大期刊影响力等方面对杂志下一步发展提出宝贵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人权研究》杂志应当面向未来、立足中国实践并深耕历史资源,为构建中国人权自主知识体系贡献法大力量。
座谈会后,第六届中国人权青年论坛举行。本届论坛以“构建中国人权自主知识体系”为主题,共收到投稿199篇,评选出优秀论文19篇。论坛共设置“中国人权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部门法中的人权保护”“新兴权利的发展”“国际人权保障机制”四个单元,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和获奖代表参加研讨。
据悉,《人权研究》创刊于2020年6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具有国内统一刊号和国际标准刊号的学术期刊。杂志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致力于及时反映人权领域最新理论成果,促进国际人权学术交流,提升中国人权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发展。
中国人权青年论坛创办于2019年,由我校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发起和组织,致力于发展中国人权研究学术流派和话语体系,旨在为青年人权研究者提供开放性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中国人权研究的事业接续和精神传承,培养中国人权研究青年共同体和生力军。